什么?“感同身受”也有科学依据?

2021-11-08 16:11:22

为何打哈欠会传染?

为何别人出糗时,我们也会感到尴尬?

为何看见病人打针,自己的皮肤也会感觉刺痛?

为何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感同身受呢?这背后的玄机,其实与大脑中的一种特殊的神经细胞—镜像神经元(mirror neurons)有关。

什么是镜像神经元?它是如何被发现的?

20世纪末,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Rizzolatti和同事,在对猕猴进行研究的时候意外发现,猕猴自身做出一个动作(比如用手抓握物品)和观察到研究人员做出相同动作,猕猴前额叶皮质(F5区)的神经细胞会出现相同的兴奋反应。研究者根据这些神经元细胞的镜像特点,将他们命名为镜像神经元。

不仅只感觉动作,它与社会认知更有紧密联系

其实,细想会发现时即便没有观察到他人特定的动作,我们也会出现他人相似的情绪。比如,当电影里出现悲伤的情节时,观众们也会落泪。

科学家根据这一现象开展了一系列实验显示:镜像神经元不仅参与“共情”(Wicker,2003),在“理解他人意图”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(Marco Lacoboni,2005)。儿童社会认知发展中,处于核心地位的“观点采择”能力,便主要体现在儿童能站在他人的角度体会、理解其感受、观点,推测其内部心理活动。[1]因此,从某种角度来说,镜像神经元与儿童社会认知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。

镜像神经元与模仿现象

镜像神经元与孩子的模仿能力有关系吗?目前,医学界没有直接证据能够证明二者存在必然联系,但许多研究显示,镜像神经元在人构建模仿能力方面起到关键和基础作用,也可能承载着模仿执行能力。[2]

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,即便是小婴儿,在出生后不久便会模仿别人的鬼脸。生活中,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。孩子喜欢玩手机,家长也许应该反思,是否自己在孩子面前一直展现的是聚精会神玩手机的样子。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,比如阅读绘本,那么家长更需要时常在孩子面前阅读,让孩子认为到阅读是一件有趣的事。“以身作则”,绝对不仅仅是说说而已。(儿童康复治疗部  丁康 /文)

参考文献:

[1]庞丽娟,田瑞清.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特点[J]心理科学,2005,25(2):145

[2]静进.孤独症神经心理特征和相关脑机制[J]中国实用儿童杂志,2008,23(3):164

[3]Wicker,B . Both of us disgusted in My insula: the common neural basis of seeing and feeling disgust. [J]Neuron,2003,40 (3), 655-664

[4]Lacoboni,M.Grasping the intentions of others with one's own  mirror neuron system. [J] PLoS Biol,2005,3(3),79